李宇明:努力解决语言生活中的真问题
引言
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在语言文字事业中处于重要的基础性地位。为提升学界服务国家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的力度,国家语委科研基地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于2018年12月1日召开了《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报告》编写启动会。《报告》主编李宇明教授在会上做了题为《努力解决语言生活中的真问题》的讲话。讲话分析了新时期我国语言文字规范化和标准化工作面临的新形势、新问题,为《报告》的编纂指明了方向。
努力解决语言生活中的真问题
——在《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报告》
编写启动会上的讲话
李宇明
(2018年12月1日)
今天是今年最后一个月的第一天。今天会议要启动的《中国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发展报告》(简称“《报告》”)的编写工作,应该是北京语言大学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研究中心今年要做的最后一件大事。《报告》的编写需要长远打算,应该做个十年设计;也需要在编写实践中不断完善,用两三年的时间进行试验性编写,逐渐找到最为合适的形式。国家语委的几种语言生活皮书,都是在不断尝试中发展完善的。这个过程少不了使用者、编纂者、出版者和政府部门的合作,包括对各种反馈意见的汇聚与吸收。希望这本《报告》能够成为一本有用的书,第一是要解决中国的真问题,第二是要有人读这本书。
自清朝末年的切音字运动以来,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一直是语言文字工作的核心任务。《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制定的目的之一,就是“推动国家通用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及其健康发展”。当然,规范标准及规范化、标准化本身,是手段不是目标,是为满足某种目标服务的。早年的规范标准工作是为了统一语言文字,普及教育;今天,规范标准工作的根本目标是构建和谐语言生活,提升公民和国家的语言能力,与过去的目标比,发生了很大变化。当前中国语言文字规范标准工作的大形势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今天我们面临的第一大形势是信息化,特别是虚拟世界和人工智能。过去的规范标准只管人与人的交际,而现在不仅要管人与人的交际,还要管人与机器的交际以及机器与机器的交际。如果没有信息化,我们只做规范化工作就够了,没有必要做标准化。在人与人交际的层面上,要实现语言文字的标准化也是十分困难的。标准化主要是为了信息化,面向机器的语言文字规范是应当也必须标准化的。不过,随着信息化发展到人工智能阶段,随着深度学习方法的有效应用,人们又产生了新的疑问:人工智能时代还需不需要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需要什么样的规范标准,怎么样制定有用的规范标准?这是今天需要回答的学术问题和工作问题。
第二,现在的国际思潮是后现代主义、解构主义,这种思潮的特点之一就是反权威、反规范。这种思潮对国内也有影响,甚至有不小的影响。在这种思潮的影响下,规范化标准化工作的难度也就特别大。很多时候,规范标准研制、出台遇到的困难,不是科学性问题,而是社会思潮问题。国家语委“开门办规范”的理念,就是应对这种社会思潮而形成的。
第三,需要协调的地域和领域扩大了。过去制定规范标准,基本只考虑中国大陆地区就行了,而今需要照顾到全世界使用或可能使用汉语汉字的人群。一般标准要考虑港澳和台湾,考虑海外华人社区,考虑汉语国际教育;做汉字标准甚至还要考虑与日本、韩国的协调。这种协调在工作层面蕴含着“语言外交”,在理论层面则需要“大华语”的指导。不仅协调地域扩大了,而且协调领域也扩大了。过去,语言文字规范化标准化工作主要在通用领域,而今要更多地关注各应用领域,比如科学技术、新闻出版、文化教育、辞书编纂、广播电视、交通、通讯、地名、人名等领域。这些领域都是“语言文字应用大户”,也都在分别制定有关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通用领域与各应用领域的相互协调,在工作层面是要充分发挥通用规范标准的效力,不至于造成规范标准间的抵牾;在学术层面,就是要从关注语言结构问题(或者说是“语言本体”问题)转向关注语言应用问题,自觉实践“语言生活”理念。
第四,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语言不仅是交际工具,也与文化关系十分密切。中国传统文化的复兴,要求在制定语言文字的规范标准时,需要更多地考虑文化问题,比如异体字规范、地名读音、繁体字的应用等。
这四大形势,影响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制定,更影响语言文字的规范化标准化工作;同时也是需要理论上认真思考的,也是我们这个《报告》需要认真对待的。
《报告》编写的难度很大。首先是制定语言文字规范标准的部门较多,有国家语委、教育部、标准委、国家名词委、工信部、新闻出版主管部门、公安部、民政部、新华社等等,人称“九龙治水”。协调好“九龙”,方能写好《报告》。《报告》编写是一个学术性很强、国家和社会也很需要的工作。解决学术问题,满足国家和社会的需要,正是大学应该承担的责任,也是学者和出版社应该承担的责任。我们不是在做身外之事,不是在编一般的读物,而是在履行我们的职责,在做一套有学术突破、能解决中国问题、适合中国读者的好书。
要做成这样一套书,需要有强烈的问题意识。首先要了解语言生活中的问题。规范标准要能都切合语言生活的需求,引领语言生活的发展。要了解四个方面关心的问题:第一是政界,第二是业界,第三是学界,第四是社会大众。通过我们的工作,要触及、解决这“四界”关心的语言文字规范标准问题。“规范”有名词、动词两种词性,我们要重视名词性的“规范”,更要重视动词性的“规范”,也就是要把规范标准给“化”出去,这就要求我们的《报告》一定要吸引读者,要有读者,要解决读者关心的问题。
今天大家的讲话有很多真知灼见,可见是会前做了深入思考,专家就是专家。有些专家从外地专程赶来,还有专家不能亲自到场,使用微信“隔空对话”,参与讨论,实在令人感动。语文出版社的支持,使我们更有底气。总之,有人气有底气就有事业,今天的好开头预示着明天的好进程。
谢谢诸位!
往期回顾
李宇明:多元文化与多语主义 ——序《中法语言政策研究(第三辑)》
本期责编:菜小红
语标,你的语言风向标
识别二维码
关注我们
给我一个赞,可以不可以